日期:2012-04-04 來源:北緯雅安新聞
-----------------------------------------------------------------------------------------------------------
就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該誰牽頭、誰來管,費用籌措該哪個部門負責,失能分級標準怎么定等具體問題,在衛(wèi)生部醫(yī)改辦召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研討會上,專家們曾有過激烈的爭論,但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起來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受益者。”專家如是說。
■首先要解決歸口問題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首先要解決“誰牽頭、誰來管”的歸口問題。
一位長期從事老齡研究工作的專家說,從國家層面講,早在200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tǒng)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就明確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等社會化服務制度。但是,此事遲遲未能啟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由哪個部門牽頭、哪個部門負責始終沒有明確,而長期照護和衛(wèi)生、民政、人社等部門都有關系”。
這位專家說,包括帶有臨終關懷性質老年護理機構的建設和管理,是衛(wèi)生部門的責任,還是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責任,現在似乎也沒有明確。另外,失能老年人同時也是殘疾人,還要考慮殘疾人組織如何介入老年人長期照料服務事業(yè)。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說:“到了基層,長期照料具體由誰來實施?是由養(yǎng)老服務機構還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要不要為此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建立管理監(jiān)督體制也是必要的。要明確誰來監(jiān)督長期照料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誰來仲裁糾紛等問題。”
■費用籌措是關鍵
如果確定了歸誰管、誰實施、誰監(jiān)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是不是就能一步到達彼岸了?答案是“還不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認為,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需要建立在精算預測方案的基礎上。孫潔說,服務費用籌措是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關鍵。“社會保險是由雇主和雇員共同繳費的,企業(yè)和個人的支付比例定在多少合適?另外,現在企業(yè)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占到人工總成本的40%,已經很高了。”孫潔說,這種情況下,再增加一個新的保障項目,要充分考慮企業(yè)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續(xù)性,在國家沒有給企業(yè)減稅的情況下,讓企業(yè)再掏錢負擔護理保險可能會很難。
孫潔說,在具體操作時,還必須要考慮到貧困老人的長期照料服務費用應該由誰來承擔。除了要建立長期照護社會保險、長期照護商業(yè)保險,還應該像發(fā)達國家一樣,同時建立長期照護救助、長期照護慈善捐助機制。
還有專家擔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時,當時就需要長期護理的那部分失能老年人是否要一次性繳納保險金數十萬元?如果負擔不起怎么辦?
■失能分級標準不能缺
長期護理保險的給付起點也是實際操作的一個關鍵點。
研討會上,孫潔提出疑問:“長期護理保險是以什么為發(fā)放起點的?是像養(yǎng)老保險,以60歲為法定發(fā)放年齡,還是以參保者對護理的需求劃分?如果根據護理需求劃分,那么評定標準又是什么?要充分考慮怎樣兼顧公平和效率的關系。”
在黨俊武看來,長期護理保險的給付應該根據參保者對護理的需求劃分,其中失能分級指標涉及失能分級的界定、保險繳費率和賠付標準的確定等關鍵問題。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老年人失能界定和分級標準,不僅長期護理的社會保險和商業(yè)保險無法開展,服務標準和服務規(guī)范也無從制定,服務質量的管理和監(jiān)督也就難以進行。
“當務之急是根據《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結合廣泛使用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認知功能損傷指標、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以及同類調查,研究制定失能分級標準。”黨俊武說。
會議中,一位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預測:“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會給護理服務模式帶來變革與挑戰(zhàn),現有的護理資源不能完全滿足長期護理的需求。另外,當醫(yī)療服務和長期照料服務在實踐中出現界定不清的情況時,長期護理保險的給付應該怎樣操作?這些問題都是建立之前必須深思熟慮的。”
“長期護理的社會保險應該在‘十二五’期間在北京、上海等有條件且老齡化程度比較突出的城市試點,在2020年前建立基本框架。”黨俊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