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9-17 來源:中金在線
-----------------------------------------------------------------------------------------------------------
有專家測算,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我國養(yǎng)老統(tǒng)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
毫無疑問,人保部搞的退休年齡延遲,是為了堵“養(yǎng)老基金的缺口”,為了應對老齡化的到來。這看上去很堂而皇之的理由,似乎沒有什么不妥之處,但是,如果退休年齡真的延遲了,那么,社會將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至少會帶來“六增加”。
一是“三公”費用增加。
大家知道,就目前情況來看,全國一年的“三公消費”達9000多億元人民幣。如果退休年齡延遲,每延遲一年就意味著“三公消費”在增加。當前,能進行“三公消費”的,又都是些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領導。所以,退休年齡延遲,給人的感覺就是,官員為了讓自己所握之權更長些,收入更多些而改的。同樣,全國一年“退休人員”有多少?這些應該退休而被延遲退休的人員一年所制造的“三公消費”又是多少?與養(yǎng)老金減支比,是少些還是多些?難道會低于200億元嗎?筆者手頭沒有這方面資料,也無法做出精確的計算,但人保部可以。人保部是否將詳細的情況向社會公開,讓大家看個明白,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呢?
二是腐敗官員增加。
眾所周知,從官員的角度來看,退休官員如果是“一把手”或者是實權派人物的話,那么,退休年齡的延遲,就意味著“權力在延長”。如果退休官員是“貪官”的話,也就意味著,官員的腐敗在“延長”。試想,在反腐機制還不成熟,還不能“有效監(jiān)督權力腐敗”的情況下,延遲退休年齡,不就等于腐敗官員也在增加嗎?59歲現(xiàn)象也在向后推延嗎?
三是反腐敗成本增加。
如上所述,腐敗官員增加,反腐成本必然要增加的。
四是行政成本增加。
大家知道,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企事業(yè)單位,新陳代謝是必然的規(guī)律,所以,每年都要招考一部分“新鮮血液”。不難想象,如今,不管是國家機關,還是企事業(yè)單位,招新人是一項不能停止的工作,如果停止一年或幾年,人員結構就會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是不利于工作銜接的。這樣,在新人進入不停,退休年齡又延遲的情況下,行政成本能不增加嗎?毫無疑問,這部分的行政成本,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P>
五是就業(yè)壓力增加(或機構增加)。
大家知道,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就業(yè)壓力是非常大的,原因就是一方面就業(yè)人數(shù)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各級機構都在“精減”,人員編制都在“壓縮”。如果延遲退休年齡,這就意味著新增崗位在減少,這樣,無疑就在給嚴峻的就業(yè)形勢雪上加霜,讓本來嚴峻的就業(yè)顯得更為嚴峻。反過來想,如果要保持原有的就業(yè)壓力,那么,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事業(yè)單位,就會巧立名目,增設機構,增加各種崗位。這樣也就回到了我們常說的“機構臃腫”的狀態(tài),精減機構,精兵簡政,又成了一句空話。
六是企業(yè)成本增加。
對企業(yè)來說,延遲退休年齡,就意味著運行成本的增加。這樣,企業(yè)在人員工資照發(fā),養(yǎng)老統(tǒng)籌基金照交的情況下,其競爭力自然就要下降了。這對企業(yè)來說都是不利的,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此,又如何能做到“又好又快”地發(fā)展呢?
綜上分析,延遲退休年齡,對社會有如此多的“增加”,有如此多的不利,我們還要去推行嗎?我們就不能轉(zhuǎn)換思路,用另一種方式,比如壓縮公務開支、壓縮三公消費,或者沒收腐敗官員的財產(chǎn),再將這些資金通過一定的渠道,轉(zhuǎn)移到養(yǎng)老統(tǒng)籌基金上,去堵每年200億元的缺口,難道不比延遲退休年齡的做法強嗎?社會效益好嗎?所以,筆者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是不合實情的,也是行不通的。如果人保部不顧民意,一意孤行,強行推行的話,迎來的必將是失敗的惡果。到時人保部官員能拿什么來向國人謝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