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09 來源:CNC中國電視網
-----------------------------------------------------------------------------------------------------------
【演播室主持人】投資2000萬元的建設項目,卻閑置了4年沒有投入使用。近日,一則《南京2000萬建老年康復中心閑置4年成“臨時宿舍”》的帖子引發(fā)了眾多網民的熱議。那么。作為政府投入的一項公益事業(yè),南京老年康復中心為何閑置了這么久時間呢?請看記者的調查。
【解說】2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南京市河西燕山路的康復中心大樓所在地,在這里記者看到,整個大樓共分為3幢,每幢高約5層。南側的大樓裝有清一色的玻璃陽臺,樓前是大片綠地,采光充足,環(huán)境優(yōu)越。南樓與北樓之間由一座長約50米的3層裙樓相連,周邊的道路、燈光、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同期】南京市建鄴區(qū)河西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陸雋峰:
我們總共投入大概接近2000萬,這塊土地是劃撥用地,當時建的時候,就以建鄴區(qū)醫(yī)院及老年疾病護理院這個項目來建的。
【解說】陸雋峰介紹,這座老年康復中心投資規(guī)模為2000萬元,分為3棟大樓,于2008年完成土建工程。然而,作為南京市建鄴區(qū)區(qū)級醫(yī)療設施的一部分,康復中心從建成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4年時間。
【同期】南京市建鄴區(qū)河西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陸雋峰:
一共是11000平方,是2008年就基本建成了。建成以后,目前到現在,一共閑置了將近4年的時間。
【解說】記者走進大樓內部發(fā)現,許多房間還處在毛坯狀態(tài),各種管道裸露在屋頂,建筑垃圾隨處堆放在地面上。而南側大樓的一樓,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已經把這里當成了臨時宿舍。
【同期】安徽籍民工 王道彬:
暫時居住在這里。(是單位安排的?)單位安排的,就單位說這邊有房子。(臨時住一下?)對,臨時住一下。(住了多久了?)一年不到吧。
【解說】這位小伙子叫王道彬,來自安徽,他告訴記者,在這里臨時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最長的已經住了3年多時間,有的屋里還添置了家具、電器。
【同期】臨時住戶:
(您在這里住了多長時間了?)到今天大概兩三年吧。
【解說】投資2000萬元的建設項目,為何閑置了近4年時間沒有投入使用呢?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陸雋峰介紹說,項目之所以擱淺至今,責任出在了當初的合作方身上,由于合作方內部資金鏈出現斷裂,影響了老年康復中心的正式啟用。
【同期】南京市建鄴區(qū)河西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陸雋峰:
當時談的比較好,是基本同意做這個事情的。我們按照他(合作方)的要求,對這個大樓進行設計規(guī)劃和建設,但建好之后,因為他單方面的原因,不來了。造成了合作的終止,結果導致了目前這個閑置的狀態(tài)。
【解說】陸雋峰介紹,合作方是當地的一家公司,雙方最初達成的協議是由政府投資建設主體工程,合作方負責配套設施裝備和引進老年康復器材,但由于老年疾病護理機構不是一般的養(yǎng)老院,對設備、服務、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再加上屬于公益性質,盈利微薄,合作方隨后改變了主意。
【同期】南京市建鄴區(qū)河西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陸雋峰:
這家機構也是做老年康復的老年疾病護理,專業(yè)性的一個機構,當時他在全國有很多點,前兩年因為經營商出現了一些問題,目前可能已經退出了這個市場,所以導致這個合作沒有進行下去。
【解說】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有關康復中心的后續(xù)實施,建設方與合作方當初僅達成了一個意向,并沒有實質性地簽定相關協議。正因為如此,當合作方“跑路”事件出現后,由于長期閑置而造成的損失也只能由建鄴區(qū)河西建設指揮部承擔。根據測算,目前要使大樓完全達到當初設計的要求,僅內部裝修配套費用仍需再投入上千萬元,而這樣的投入單靠建鄴區(qū)來完成并不現實。為了早日使老年康復中心起死回生,當地政府也一直在尋求新的合作對象,但由于條件要求高,配套完善困難,至今無人問津。
【同期】南京市建鄴區(qū)河西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陸雋峰:
當時我們立項的時候,就是以老年疾病護理院的形式來立項的,當時也是為了服務周邊地區(qū)的公益性的一個項目,并不是純經營的一個項目,是公益性的。因此,在尋找合作方的時候要求就比較高。
【解說】投入2000萬元的建設項目,持續(xù)閑置了4年時間,這對工程本身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同期】南京麥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溫曉卿:
房屋作為一個大型的固定資產投資,按會計的角度來講的話,它每年要有一個計提折舊,這個折舊正常給它定的話是20年,然后按它的投資總額作為一個固定值,然后分20年進行分攤,分攤到每個月進行計提。
【解說】溫曉卿給這個老年康復中心算了一筆賬,由于大樓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性項目,近2000萬元投資完全是建筑成本,還不含土地費用,因為不能夠轉變用途,很難像其它商業(yè)性寫字樓那樣保值增值。按照目前固定資產折舊算法,大樓每年的折舊費用約在100萬元左右,閑置4年,也就相當于造成了400萬元損失。
【同期】南京麥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溫曉卿:
房屋作為一個固定資產投入以后,如果長期的空置,首先對房屋本身,如果沒有維修保養(yǎng)的話,它對房屋本身建筑質量應該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另外一個,如果房屋沒有使用的話,一直空置的話,也沒有實現它的價值。這樣的話,空置肯定是極大的浪費。
【解說】記者調查了解到,我國目前養(yǎng)老資源十分緊缺,社會上一些養(yǎng)老機構的經營狀況十分火爆,大多床位都處于供不應求狀態(tài)。一邊是難以滿足的需求,一邊則是擱置了4年的康復項目,這種強烈的對比難免引來社會爭議。
【同期】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主任 吳亦明:
現在很多出的毛病是政府部門少數領導憑著他的好惡,有的甚至于跟他的關系的親疏,來決定經營方的選擇,沒有根據相關的嚴格程序,招投標、資質的評估,經營方的經營能力,包括經營隊伍,管理團隊、服務隊伍資質的考察,那么就有可能會產生矛盾和摩擦,以至于造成項目難以落實。
【解說】吳亦明認為,要避免類似的公益項目再度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政府部門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廣泛聽取意見,提前做好風險評估以及可行性研究。
【同期】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主任 吳亦明:
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是緊密聯系的,在重大項目的決策中要聽取有關專家的意見,要科學論證,要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要聽取群眾的意見,慎重決策,而不是少數人拍腦袋。
【演播室主持人】花巨資投入的老年康復中心項目,一擱就是4年時間。南京的這個老年康復中心到底該何時能夠復活,人們在熱切期待的同時不禁會問:政府在立項時究竟有沒有進行可行性評估?工程完工后,相關部門有沒有盡到責任?2000萬元投建的老年康復中心,4年之后卻成了公眾的“臨時宿舍”,難怪不少網友如此感嘆:“這么漂亮的大樓,白曬4年太陽,實在浪費不起”。